【人民日报】网友晒菌子 专家来研究(追梦路上)
赵琪(中)和团队成员在查看菌丝生长情况。
人民网记者 李发兴摄
“求寄个样品过来?!弊罱?,有网友发现了长在荷花缸里的羊肚菌。一支科研团队闻讯,立马联系该网友,并发出请求。
这支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,名为真菌多样性与分子进化课题组,由正高级工程师赵琪带领。去年,因为一则“求购‘果菌王’”的新闻,该团队引发了网络关注。
当时,一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张图片——一个发霉的苹果,顶端长出了一朵约3厘米长的白色蘑菇。这引起了团队成员许容聚的注意。从事真菌分类研究的他,一眼就辨认出那是一朵裂褶菌,俗称白参。
“白参是一种食用菌,属于腐生真菌,大多生长在腐木上。长在苹果上,是很少见的?!毙砣菥矍胪呀还牡窖芯克ν哦涌箍蒲?。网友无偿配合。
通过分子鉴定、菌种分离、纯化等一系列科学研究,团队最终确定这朵蘑菇就是白参,并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研究进展?!鞍撞挝裁茨艹ぴ谄还??”“有苹果味吗?”网友讨论如潮,还给这朵白参起名“果菌王”。
“宿主含有木质素和纤维素等营养物质,湿度和温度适宜就能长出白参”“正在做栽培试验,培育出来后我们替大家尝尝有没有苹果味”……科研人员与网友的互动,让“果菌王”进一步火出圈。许多网友还晒出身边的“桃菌王”“李菌王”“蒜菌王”等,陆续寄到研究所。
“一次次科普互动,拉近了科研工作者与公众的距离?!闭早鹘樯?,团队收到来自10多个地方的20多种白参,这为科研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,“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对比实验,更全面地了解了白参的生长偏好,为今后选育优良品种提供了宝贵参考?!?/p>
做科普,赵琪和团队已有多年经验。他们在多个“菌子爱好者”群里担任“鉴菌师”,赵琪还开设了微博账号,经常更新团队野外采菌、实验室育种的日常,为网友答疑解惑。
今年,团队计划编写两本科普书籍《我家乡的野生食用菌》和《我家乡的“毒蘑菇”》。赵琪在社交媒体发布征稿启事,邀请网友拍摄家乡常见的野生食用菌和毒蘑菇,也可以做成标本寄来,邮费到付?!叭绻捎茫岣咽鹈⒃屯际?。这样可以鼓励更多人参与进来,一起讲好科学故事?!闭早魉怠?/p>
关注网上的菌子,也关注天上的菌子。赵琪团队的一项重点工作,就是开展食用菌航天育种研究。
实验室里,一朵淡粉色的白参引人注目?!八小沐怯么畛松裰凼欧纱咸斓陌撞沃种?,与网友寄来的‘菌王’后代杂交得到的新品种?!蓖哦铀妒垦芯可玖⒑憬樯?,新品种白参口感更脆、生长更快,目前已经开展产业化试点种植,有望在年底投入市场。
利用航天育种新技术,团队还培育出半个手掌大的羊肚菌、生长周期大幅缩短的竹荪等食用菌品种,助力菇农增收、企业增效?!拔颐堑哪勘晔亲龊每蒲а芯?、讲好科学故事,让更多美味的食用菌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?!闭早魉怠?/p>
《人民日报》(2025年6月11日?第7版)
来源:http://paper.people.com.cn/rmrb/pc/content/202506/11/content_30078466.html